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9.1%

发布时间:2024-06-05 03:34:15 来源: sp20240605

  本报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寇江泽)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生态环境部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共发现并查处5000多个生态破坏重点问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已达99.1%,实现人为干扰数量和面积明显“双下降”,基本扭转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的趋势。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切实履行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职责,坚持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督察问责“四统一”,初步建立了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体系。

  具体来看,形成机制,针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生态环境成效评估;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不断提升主动发现人为破坏活动的遥感监测能力;建立“监控发现—移交查处—督促整改—上报销号”常态化监管工作机制,实现生态破坏问题闭环管理,基本扭转了侵占破坏重要生态空间的趋势。

  记者获悉: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正式启动。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主席国,我国宣布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

  昆明基金将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化运作,以无偿援助为主的方式,为发展中国家落实“昆蒙框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支持。昆明基金的执行将为“昆蒙框架”长期目标以及行动目标的达成,特别是全球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遗传资源及其数字序列信息的惠益分享等关键性成果的实现作出贡献。基金将按照国际规则运营和管理,力争首批项目在COP16前落地见效。生态环境部将尽快完善并公开申报审批流程,确保基金在国际规则下公开、透明、高效利用。

  记者还获悉:生态环境部全力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各项任务落实,目前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推进分领域行动体系,形成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总抓手,以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行动以及科技、绿色金融为支撑的“1+N”实施体系;研究制订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深化生态环境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责任落实;凝练重大科技需求,加强科研与高端智库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30日 13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