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发布时间:2024-04-27 23:17:29 来源: sp20240427

原标题: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乡村行·看振兴】

塬上的苹果红了!

前不久,陕西延安洛川县的晚熟苹果陆续成熟,记者来到洛川县菩提镇的一座果园,只见红个艳艳的苹果挂满枝头,空气里溢满诱人的果香。采摘、装筐、分拣、搬运……果农李海民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品种叫‘福布瑞斯’,但我更爱叫它‘阳光苹果’,在生长过程中不套袋,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口感细腻、更甜。你猜这一个果子能卖多少钱?”没等记者回答,李海民就迫不及待地伸出指头公布答案,“一个能卖20块钱嘞!”

收获时节,洛川县许多果农都和李海民一样,脸上挂着喜悦。目前,洛川苹果总面积达53万亩,预计今年苹果产量112.78万吨,总产值可达14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透过一个个鲜亮饱满的苹果,记者看到了广袤田野上一幅幅红红火火的产业振兴画卷。苹果、木耳、黄花……当前,各地立足一方水土,写好“土特产”文章,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乡村休闲旅游业。遍地开花的特色产业,夯实了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让乡间沃野焕发勃勃生机,也让群众的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

拎稳“土特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采收时要轻拿轻放,最好带柄采收、分级处理,采果后要做好清园工作……”10月中旬,记者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泊头镇的冬枣大棚内见到枣农隆宽哲时,他正与镇里的种植户交流。隆宽哲告诉记者,沾化四季分明、光照足、土壤肥沃,冬枣种植园主要集中在河两岸,浇水方便,特别适合种冬枣,现在已经成了当地响当当的特色产业。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土特产”。我国幅员辽阔,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江南水乡到黄土高原,各地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农产品。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突破口,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响“产”字歌,很多看上去不起眼的“土特产”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产业。

从“土特产”到大产业,离不开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为了延伸冬枣产业链、助力产业升级,镇上引进多个食品公司的加工项目。其中,一家生产冬枣馅料的公司今年预计收购冬枣非商品果超6000吨,占全区的20%,带动群众增收超过300万元。”泊头镇党委书记潘林林介绍,镇上还通过冬枣产学研游一体化示范基地等擦亮“水韵枣乡”旅游品牌,打造集冬枣绿色种植、食品深加工、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从“单一种植”到“接二连三”,各地充分挖掘“土特产”的潜力,不断延长产业链,擦亮特色农产品的招牌。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9.14万亿元、增长3.6%左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有望达到80%。

念好“固链经”,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多功能一体化智能分选机飞速运转,一个个黄澄澄、圆滚滚的脐橙接受“检阅”后落入不同的分拣筐中——位于湖北省秭归县的辰颐物语华中秭归电商加工产业园内,农产品商品处理中心一片繁忙。

“这台智能分选机每小时能分选20吨脐橙。除了按脐橙大小分选,整个流水线还能实现内部品质无损检测。”产业园负责人熊宜告诉记者,经过清洗、吹干、筛选等步骤后,符合标准的橙子会被运送到光电智能分拣车间。那里的设备会对橙子的颜色、糖度、水分进行精准科学的分析,而后分级打包。

从这一系列操作中受益的,不只是消费者,还有种植户。“我们会把橙子糖度、水分的分析数据储存起来,这样就能知道脐橙的质量情况,进而反馈给农户,促进种植水平提升。”熊宜介绍,“这些年我们自己做了供应链系统,园区有现代化的农产品处理车间、电商服务中心,有自动打包封装线、冷链设施等。我们还和一些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提升秭归脐橙的知名度。现在,伦晚精品果在大型商超能卖到15元一个。”

记者了解到,为促进秭归脐橙价值提升,秭归县在提升脐橙果园管理、果品运输和筛选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同时,实现“柑橘种植一张图、包装加工一条线、全球销售一张网”的产供销全链数字模式。如今,秭归柑橘产业的综合产值达到近200亿元。

从“论斤卖”到“论个卖”,如今,在延长产业链的同时,各地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许多优质农产品“才下枝头,就上餐桌”,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建设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6万亿元,辐射带动1000多万户农民;打造3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509个农业产业强镇、1952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有力带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吃上“旅游饭”,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天刚蒙蒙亮,常国苹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作为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庄子村“静语流年”民宿的主人,常国苹的工作日常就是围着住客打转。

工矿业曾是栾川的支柱产业。“小时候,我们很多人的理想就是去矿上上班,工资高。但后来,‘以矿为生’的发展思路毁了生态,走不通了。栾川开始发展旅游,我也赶上了这么好的发展机遇,吃上了‘旅游饭’。”常国苹说。

初冬,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的栾川碧空如洗。每走进一个村落,都能看到各具特色的民宿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为摆脱‘挖山开矿’的老路,栾川转变发展理念,走全域旅游发展道路。近年来,我们以民宿经济为突破口,实施‘百村千宿’全国招募计划,打造伏牛山国民休闲高端民宿集聚区。”栾川县委书记、县长曲万涛介绍,2022年,栾川民宿综合收入达3.6亿元,全域旅游直接带动3.28万人就业,辐射带动5万余人就业增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广大乡村实现华丽“变身”,成为干净整洁、风景秀美的美丽乡村,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农家乐等超过30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

不断培育壮大的乡村产业,让农民鼓起钱袋子、日子更红火。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133元,实际增长4.2%,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2.3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