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去年年底“冲量”,12月缴存数可达平时3倍

发布时间:2024-04-27 23:49:47 来源: sp20240427

  作者:第一财经 杨倩雯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的最后十几天,个人养老金再次成为银行渠道人士和一些保险代理人口中所提及的高频词。

  “过了2023年年底税优额度就浪费了,所以我们一方面也是提醒客户,一方面也是借着最后几天冲一下‘量’。”一名保险代理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事实上,从2023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的首个完整年度来看,12月是个人养老金全年的业务高峰。一家国有大行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透露,12月的缴费额可以达到前11个月每月平均额的3倍之多。

  年底“冲量”,全年平稳增长

  “年底这几天为了个人养老金,我可忙坏了。”上述保险代理人表示。在他的朋友圈中,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每天就开始个人养老金抵税的倒计时。

  同样,在个人养老金的主要渠道——银行这里,相关的宣传也此起彼伏。尽管和2022年末个人养老金制度刚刚启动时候的喧嚣相比热度已有所下降,但部分大行依然推出或维持了个人养老金开户和缴存的优惠活动,并将个人养老金的专区放在了APP中较为醒目的位置。

  事实上,年底“冲量”的结果也是喜人的。一家保险公司人士表示,自己公司在某个试点的一线城市2023年12月末的一天就可以成交近300笔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保单。而上述国有大行相关负责人也对第一财经透露,从全年的缴费额来看,一、四季度高于二、三季度,其中第四季度是个人养老金全年业务的重点,而12月份又是重点中的峰值所在,增速惊人。据该负责人表示,12月个人养老金的缴费额可以达到前11个月每月平均额的3倍之多。

  而从2023年全年个人养老金的发展来看,该负责人用了“平稳增长”来形容。据他透露的行业估算数据,截至2023年底,已有超过5000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缴存额估计可能在260亿~270亿元左右。这两个数字较2023年一季度末的3038万开户数及182亿元的储存总额已有较大的提升。

  同时,个人养老金产品池在过去一年中也有很大幅度地扩容。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个人养老金产品增加至753只,包括465只储蓄类产品、162只基金类产品、107只保险类产品、19只理财类产品。

  个人养老金为何“叫好不叫座”

  虽然个人养老金的开户数、缴费额和产品数都在持续上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个人养老金2023年一季末的900万缴存人数占可享受税优政策的人群总数比例来看,目前缴存人数的比例并不低。但与此相比,仅2000多元的人均缴存额与12000元的个人养老金每年缴存上限相距甚远,这也是个人养老金被市场评价为“叫好不叫座”“吸睛不吸金”的重要原因。

  为何个人养老金制度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文灵也在近期的第十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下称“社会保障论坛”)上表示,尽管36个试点地区已超4000万人开户,但实际缴存的人数还不够多,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对于个人养老金的认知意识、参与意识还有待提高。

  近期的一份行业报告也揭示了民众对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认知率与支持率的正向关系。这份由同方全球人寿联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在12月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下称“报告”)认为,居民总体上缺乏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了解,对政策普遍持观望态度。

  报告数据显示,其4000多位受访者中,仅21.21%的受访者对个人养老金制度比较了解或完全了解,42.91%的受访者一般了解,有10.76%的受访者完全不了解。在支持度上,51.15%的受访者对该制度的设立保持中立,34.03%的受访者持明确支持态度,仅不到15%的受访者明确反对新制度。从受访者对制度的了解程度来看,在明确了解的受访者中,有60.33%的人对该制度持明确支持态度,该比例远高于34.03%的平均支持率。在明确不了解的受访者中,则有22.14%的人明确反对该制度。以上结果表明,越了解制度内容的人越倾向于支持该制度。

  报告预计,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的进一步展开,公众对其支持态度将进一步提升,这从侧面显示了普及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除了认知度之外,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方面个人养老金制度对于参与人群的限制、税收优惠、流动性的问题都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而在产品方面,一方面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另一方面去年资产市场的震荡使得很多理财类、基金类的个人养老金产品收益率并不尽如人意,也降低了产品的吸引力。从2023年的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的净值变化来看,100多只基金产品中实现正收益的个人养老金基金仅十余只。

  “政策刚刚公布时可能业内普遍期待比较高,但是真的落地之后,民众对于政策的了解度、流动性、税优政策的吸引力以及产品的收益性等还是会有一些看法。我们现在看待个人养老金的试点效果也更理性,且需要用长期眼光来评价。”上述负责人表示。

  走向何方

  走过首年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在2024年又将如何发展?多名业内人士从政策的优惠拓展、产品的供给丰富以及信息支持等服务优化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将个人养老金的受益人群扩大,从国际上看所有人都可以建立个人退休账户享受不同的税收优惠,这样基数才能扩得更大。

  原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也在上述社会保障论坛上表示,建议适当放宽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限制,不再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前置条件,尽可能将各类收入群体、就业群体,特别是需要保障的灵活就业群体纳入个人养老金制度。

  税优力度的扩大也是被业内人士普遍提及的,梁涛建议,在当前个人养老金制度的EET(缴费、积累期免税,领取征税)基础上,可以通过丰富税收的优惠选择,鼓励不同税基群体积极参加个人养老金,凸显制度的普惠性。

  除了税优方面的吸引力之外,个人养老金制度严格的领取条件致使的低流动性也是使一些民众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梁涛建议,可适度提高取用的灵活度,变“强锁定”为“弱锁定”,在有效管控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个人养老金领取的条件,保障参与人在发生重大变故的情况下大额资金的应急需求,更好地平衡制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提高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制度之下,多达700多种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如何选择也往往让参与者无所适从。梁涛提出了金融行业错位竞争的重要性。他建议银行机构要发挥信用度高、网点众多的渠道优势;保险机构要发挥专注养老长期资金、服务场景广的专业优势;证券机构要发挥自身投资的优势,坚持需求导向,不断加强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创新。

  同方全球人寿市场部总经理柯康儒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需要进一步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的供给,让更多在养老领域发展得不错的公司参与进来,加大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创新力度,为参与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配置选择和投资工具,满足不同人群的投资需求。陈秉正则建议允许金融机构给养老账户的参加者根据其风险偏好或个体情况进行推荐,或者设置一些默认的产品选择。

  另外,梁涛也提到可以探索建立统一的个人养老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站式解决账户信息查询、养老金产品查询、产品购买、扣费退费查询、税收优惠测算、投资咨询等需求,方便参保人便捷缴费和选择丰富多样的产品,提高市场化投资的参与率。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