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罗江: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绘就“幸福底色”民生答卷

发布时间:2024-04-24 22:17:31 来源: sp20240424

原标题:德阳罗江: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绘就“幸福底色”民生答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近年来,德阳市罗江区把“就业促进行动”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高位推进,通过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有效聚合政府力量与企业资源,精准对接就业意愿与用工需求,真正把就业这项好事实事落实到群众心坎上。

  据了解,2023年,罗江区坚持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兜底线,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信心和决心。

  群众“就业圈”缩小 百姓“致富半径”再扩大

  “民生无小事”,为适应新形势下就业促进工作新要求,罗江区积极探索“家门口就业”法,通过建设“零工市场”“零工超市”“就业直联站”,完善“基层就业服务站(所)”,统筹解决企业“用工难”和重点群体“就业难”两大难题,切实让人民群众幸福触手可及。

  为有效解决求职者找短期零工难和小微企业招短工难的问题,罗江区万安镇奎星阁社区建起了“零工市场”,综合设置零工招聘区、休息区、职业指导区、劳务洽谈区、维权援助区5个专区,让企业“招工有途”,让求职者“就业有助”。公交站台化身“就业站台”,岗位信息实时更新,为求职者找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和选择。

  公交站台化身“就业站台”

  为有效回应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用工需求,罗江区在金山工业园区新建新材料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在虹基光玻等6家重点企业新建供需对接“就业直联站”,采取公益化管理服务模式,及时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和发展需要,为园区企业提供用工招聘、校企合作、人才服务、政策咨询等服务,着力打造人社服务新生态。

  同时,全区7个镇93个村(社区)均建立起了基层就业服务站(室),分别配备1名政治素养好、人社政策熟、沟通能力强的“就业服务专员”,重点从就业需求摸排、岗位筹集、供需匹配、能力提升、就业援助和创业指导提供一对一帮扶服务,切实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人才供应“输血”迭代 本土培育“造血”再升级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为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据了解,罗江区强化政企校三方协同联动,着力构建全员抓就业、全力促就业的工作格局,努力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为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来罗留罗就业创业,罗江区坚持从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双向发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快速聚集。出台《德阳市罗江区支持本地院校毕业生留罗就业创业“百千万”工程若干措施》《德阳市罗江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条措施》,鼓励支持各类人才留罗就业创业,积极推进政策落实打包快办,加快兑现奖补政策,用“硬措施”和“软环境”护航企业和人才高质量发展。

  此外,四川省人社系统首个公共就业服务进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站——“龑江 就业创业服务空间”在罗江高教职教园区建成,标志着大学毕业生“扎根罗江”就业创业有了基地。尤其是AI面试厅智慧求职平台的搭建,将网络面试区、直播带岗区拉进了校园,让大学毕业生与就业岗位在“云端”实现精准匹配。

  为千方百计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罗江区从“思想引领、心理疏通、就业引导、职业规划”等方面入手,为每人提供1次免费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同时大力实施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合理统筹公益性岗位安置,有效提振了其自身发展信心。

  用工保障“缺口”收紧 供需匹配“精度”再提高

  为切实将企业用工需求与群众就业意向精准对接,罗江区在推动企业端与求职端的供需匹配持续发力,真正建立起了从需求、培训到供给的闭环式、精细化的人力资源服务生态圈。

  通过成立“就业小分队”,深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展常态化沉浸式探岗,落实“用工需求清单”“问题解决清单”“惠企政策清单”三张清单,实现就业岗位动态归集、及时推介。设立“岗位匹配师”,聚焦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动态把握其需求变化,精准比对市场需求,通过“云端+云下”的方式,免费提供求职指引、见习推荐、招聘活动等定向服务,以及丰富多元的适配岗位推荐,时刻为供需双方守望机会。

  同时,推行“专员+专线+专窗”就业服务模式,依托“一对一职通对话”“屏对屏互动支招”“面对面倾授锦囊”等载体,采取“有重点、多渠道、分阶段”方式,为求职者和企业做好政策宣传、供需对接、技能培训、劳动关系协调及人才服务等提供“秘书制”服务。

  罗江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农业技术等

  据了解,当地通过整合企业、学校、人才三方需求,探索开展“需求+培训+就业”新模式,创新开展“订单制”人才培养,将企业典型岗位工作内容纳入培训课程,为大学生“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实现人岗精准对接,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急需人才。同时,依托全省唯一的“新型农民合作联合社”,创新“镇村搭台子、农民出房子、市民凑份子、公司找路子、打伙挣票子”模式,完善创业者、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的组织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引导农民工从“打工者”向“创业者”转变,全面激发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热情。

(责编:董童、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