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发布时间:2024-04-27 15:34:21 来源: sp20240427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强调“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揭示了“两个结合”的运动规律和成果形态,为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结合”是深刻的“化学反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不是‘拼盘’,不是简单的‘物理反应’,而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结合”之所以是深刻的“化学反应”,是因为“结合”的前提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二者互相激发、互相成就,从而造就了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在“结合”的过程中,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显示出日益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同当代中国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同现实文化相融通的新文化,呈现出新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通过深刻的“化学反应”形成的新的文化成果,既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又合理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反映时代发展趋势,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先进性、引领性的文化生命体,也是一个富有成长性和生命力的文化形态,必然随着实践深入而不断丰富发展。

  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提供新的逻辑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新的文化生命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丰厚底蕴、奠定了坚实根基,也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不忘本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吸收外来”、吸收借鉴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面向未来”、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具有突出特性、拥有博大气象的文化。这一新的文化生命体彰显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追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崇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注重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不断增进各国人民以及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那种殖民扩张、零和博弈,具有排他性的文化单边主义。

  “结合”造就的新的文化生命体遵循文明发展规律、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结合”形成的新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它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解构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彰显了我国在现代化问题上的独立性、自主性,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在“两个结合”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实现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而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秉持开放包容,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努力造就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使我们的文明更具活力、更加强大。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坚守本根的同时又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不断为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新动力。

  (作者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韩庆祥)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6日 09 版)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