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良种 万担好粮”西藏探索农作物高产高质“密码”

发布时间:2024-04-27 23:55:55 来源: sp20240427

  进入3月,春耕备耕的序曲已悄然奏响。农资供应、农技培训、良种选育……我区春耕备耕各项工作正有序展开。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方式不断变化,农产品产量也是节节升高,品质不断改善,而其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就是新品种的选育和良种的示范推广,农作物资源创新、新品种应用更是农业发展的根基。为更好地为西藏农业发展提供优质种源基础,2022年,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实施重点研发高产优质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项目,针对西藏农业生产需要,重点开展小麦、油菜等农作物的资源鉴定筛选、新种质创制、新品种选育等科研工作。经过两年时间,终于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优质种源

  农业的超级发动机

  一粒好的种子对于生产到底有多大作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研究员、高产优质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项目负责人魏迎春表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育成了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上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西藏属于典型的高原立体农业,种植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60%,高原特色良种选育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小麦是全区确保总产量稳定的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潜力大,油菜是西藏农牧民和城镇居民的主要食用油来源,马铃薯、豆类、荞麦、稻谷则是西藏农牧区主要的调剂粮和蔬菜供给,在西藏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魏迎春告诉记者,该项目的实施,对加快西藏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育种、新品种生产应用,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产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土地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截至目前,该项目共鉴定各类资源材料1321份,配置杂交组合1217个,提升上一级试验材料31个,全区示范冬春小麦品系6个,示范春油菜品系3个,展示高原437、大地95、藏豌2号等农作物品种系546亩。创制高产、优质小麦新种质20个,春小麦高原437通过西藏自治区引种备案。筛选优异马铃薯亲本材料26份,培育收获实生代19个组合。积极开展菜用型、饲用型豌豆新品种选育,豌豆品系ZN-23产量位居第一,平均产量为233.45公斤/亩,比藏豌2号增产5%,蛋白质含量为21.5%,粗脂肪含量为1.37%,粗淀粉含量为54.2%,粗纤维含量为7.1%。水稻筛选出水稻新品系2021LS-68、2021LS-2,并在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海拔3650米)、山南市加查县冷达乡巴达村(海拔3177.1米)、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朵当村(海拔2995米)进行生态适应性鉴定,其中,加查县鉴定点连续两年亩产均破千斤,所试品系表现稳定,2021LS-68株高平均为116.00厘米,主穗结实率97.40%,2022年亩产517.95公斤,2023年亩产达到556.16公斤。

  一粒良种,万担好粮。去年10月,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测产验收办法》现场测产结果显示,山南市加查县冷达乡巴达村水稻试验种植田喜获丰收,该试验田种植水稻新品系20亩,实测面积100平方米,实收水稻籽粒76.75公斤。

  培育良种

  农作物喜绘“丰景”

  日喀则农研中心马铃薯课题组持续改良地方品种“艾玛土豆”特征特性,提供生产上所需原良种,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日喀则市南木林县持续打造提升“艾玛土豆”品牌、品种、品质、品相,个大、皮薄、口感好的艾玛土豆日益成为食客追捧的“爱豆”、市场青睐的宠儿。如今,艾玛土豆不仅凭借藏式特色做法,成为西藏各族群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借助电商和物流平台“飞”向更宽广的区外市场。

  曾经,品种差、产量低、销售难、物流难等问题不仅困扰着农牧民,也给产业振兴和农业农村发展出了“难题”。

  如今,南木林县艾玛乡拉布村村民次罗家里耕地面积有40多亩,其中20多亩种了土豆,截至目前,每年种植土豆带来的现金收入有3万多元,能兑换100袋粮食。

  记者了解到,为帮助群众打通本地农特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产销链,中国邮政南木林县分公司还积极落实国家赋予邮政的功能定位,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档升级、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整合自身物流渠道,面向乡村特色产业,切实发挥邮政快递行业优势,助力农产品外销。

  南木林县大力发展艾玛土豆种植产业,激发农牧民群众种植积极性、提升种植技术水平、保障群众利益、释放产业红利,用“小土豆”撬动“大收益”。2023年,全县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建设面积为1329亩,其中组培苗培育120万株,产量达到240万粒,总产值540余万元;大田推广面积为4.8万亩,产量12万余吨,实现产值1.93亿元。

  突破瓶颈

  让农民增收有“方”

  魏迎春介绍,该项目主要采用传统育种的方法,与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开展育种材料鉴定与后代筛选,开展品质化验分析检测、农艺性状和产量潜力评价,利用实验室与大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产、优质、抗旱、抗寒等优异性状材料筛选与鉴定。利用南繁加代技术等育种手段的优势,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快速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从而解决我区农作物育种年限长、品种更换速度慢、品种增产优势不明显等瓶颈问题。

  自治区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副处长王珩表示,下一步,自治区科技厅将继续加强项目实施协调指导,继续支持作物育种科学研究,推动科研部门开展搜集鉴定综合性状好、抗病、优质亲本资源材料,开展优异荞麦、水稻等新品种引进、筛选;详细观察记载各作物田间农艺性状,对现有材料进行抗病性、适应性、丰产性鉴定,进行化验分析,筛选高产优异材料,同时促进加强资源创新利用,针对育种目标继续开展配置杂交组合,创制新材料,筛选优异新品系,力争为西藏农业发展发掘更多的适用优质种质资源,选育新品种,让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让百姓生活蒸蒸日上,让西藏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记者 王静)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