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字:屋檐上的人文风景

发布时间:2024-04-28 00:11:22 来源: sp20240428

原标题:瓦当字:屋檐上的人文风景

当下,对于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而言,碧瓦朱檐已是遥远的记忆;筒瓦顶端的瓦当,更难以见到。很多人已经淡忘了秦砖汉瓦中的“汉瓦”指的是秦汉建筑艺术的瑰宝——瓦当。瓦,是圆弧形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当,指器物的底部或头部。瓦当又称瓦头,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的一种构件,位于屋顶筒瓦之端,屋檐椽头之上,即筒瓦顶端下垂部分。其作用是阻挡雨水回流以免屋檐椽木浸水腐烂,同时具有整饬美观效果。

早期的瓦当素面无文,后来逐渐加上了动物纹、蟠纹、葵纹、云纹、网纹等纹饰。秦汉时期,瓦当上开始使用文字。字数从一到二十一字不等,一字的如“李”字、“关”字瓦当;二字的如“甘林”“齐圆”“千秋”“无极”瓦当;三字的有“甲天下”“有万憙”“益延寿”瓦当;四字瓦当数量最多,有“百万石仓”“长乐未央”“六畜藩息”等;还有五字瓦当,如“日月山川利”“延寿长相思”“八凤寿存当”等;六字瓦当,如“千秋万岁富贵”“千金宜富贵当”等;七字瓦当,如“长乐毋极常安居”“日入百斤米千石”瓦当等;八字瓦当,如“千秋万岁与天毋极”瓦当;九字瓦当,如“延寿万岁常与天久长”“长乐未央延年永寿昌”瓦当等;十字瓦当,如“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未央”瓦当;十二字瓦当,如“天地相方与民世世永安中正”瓦当等;二十一字瓦当,如“程氏富贵为天思福禄延年保子孙长宜官秩寿万年”瓦当。

瓦当本来是一种实用物件,加上文字后就具有了人文内涵,能够表达民众的心理意愿,因而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广泛流行。瓦当文字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标记建筑主人的姓氏,如“李”字瓦当、“关”字瓦当。

二是标明建筑的名称或功用,包括宫殿、官署、祠庙、陵墓、园林等。如“羽阳千秋”“羽阳万岁”“羽阳临渭”等瓦当皆为羽阳宫所用;“召陵宫当”是召陵宫所用;“长陵西神”是长陵宫所用。又如“卫”瓦当是卫尉官署所用;“右空”是右司空官署所用;“右将”是右中郎将官署所用;“宗正宫当”是宗正寺所用;“京师庾当”是京师粮仓所用;“上林农官”是上林苑所用。再如,“泰灵嘉神”瓦当是泰乙神祠所用,“来谷宫当”是祭祀农神之来谷宫所用等。还有陵墓类的“长陵东当”“殷家冢当”“万岁冢当”“冢上瑞鸟”等瓦当。

三是记载某件值得纪念或炫耀的大事。如西汉初年的“汉并天下”“惟汉三年大并天下”瓦当,显示大汉一统天下的丰功伟业。青海海晏县三角镇出土的“西海安定元兴元年作当”证实了东汉西海郡城址的位置,表明它是丝绸南路通向西域诸国的一座重镇。

四是对瓦当主人的吉祥语。有的祈求富贵,如“安乐富贵”“长乐富贵”“大吉日利”“富贵宜昌”“始造富贵”等;有的希望长寿延年,如“延年”“长乐未央”“延年益寿”“飞鸿延年”“与华无极”(像华山一样高无极限)等。“富贵”“长寿”是人们永恒的追求,这类瓦当最多,也多施用于宫殿、官署、祠墓等建筑上。还有些四字句,类似汉赋中的单句,极富文学性,如“崇蛹嵯峨”“清凉有憙”“加气始降”“加露沼沫”“方春蕃萌”“涌泉混流”“吉月照灯”“咸况承雨”“醴泉流庭”等。

除上述表意作用外,瓦当文字的装饰作用也很明显。为了获得理想的装饰效果,往往会对瓦当文字的排布和形体进行设计变化,所以,瓦当文字的构形、用字和读法,跟通用文字会有一些不同。汉代瓦当最常见的形式是正面中央为一乳钉,周围或有联珠,用十字单线或双线等分为四个扇形区,每字就在扇形的框栏内设计。排列方式多样,有顺读,有反读,有回环交错,也有上下左右、内外相套的。瓦当字形有方正的,有三角的,大多随瓦当边缘屈折伸缩,或作圆弧形,以布满所在位置的空白。与以方形为主的汉印所用缪篆体势有所不同,似乎瓦当文字更能适应并表现出篆书线条的妙用。

瓦当文字构形变化极多,或省笔简化,或繁笔变异。如“千秋万岁”瓦当,“千”字笔画较其他三字为少,为避免空间留白多,大多将“千”字笔画盘曲繁化,有的将“千”字双钩,使其笔画在视觉上增加一倍,以求均衡。又如“加气始降”瓦当,“加”为“嘉”的通假字,早见于西周金文“加宾用享”(兽叔盨)。弃“嘉”用“加”是为了与其他三字笔画相近。“气”减省一横,“加”“始”二字又将笔画屈折填空、方圆并用,从而使瓦当的文字布局显得疏朗舒和。还有一些特殊书体的鸟虫篆瓦当,比如“永受嘉福”,笔画弯转绕曲,点作鸟头,就是应用了书写幡信之典型的鸟虫书,华美流动,装饰性、美观性极强。

东汉以后,文字瓦当急剧减少。与汉代文字瓦当惯常将正面分作四个扇形等分的布局不同,魏晋文字瓦当是在中心乳钉两侧设纵线,于中心乳钉上下左右各书一字,同时在两侧上下角各做出一个小乳钉为装饰,文字的读法也与秦汉时的旋读法不同,顺序为上下右左,如北魏瓦当“大赵万岁”。隋唐期间,文字瓦当基本上绝迹,目前所见仅有“长安宝庆寺”瓦当一种。

随着建筑风格和民俗追求的变化,曾经风光一时的瓦当文字在现代已少有使用,但历史上的屋檐瓦当所显示的人文风景仍然让我们回味无穷。

(作者:王虎,系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责编:郝帅、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