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姿态”——业界共话香港新角色新担当

发布时间:2024-06-05 03:55:08 来源: sp20240605

5月31日,在香港举行的2024财新夏季峰会上,嘉宾就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专场研讨。 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5月31日,在香港举行的2024财新夏季峰会上,嘉宾就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专场研讨。 新华社记者 褚萌萌 摄

  新华社香港5月31日电 题: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姿态”——业界共话香港新角色新担当

  新华社记者褚萌萌

  当前时代背景下,香港如何因时而变、应势而动,从而赢得先机、赢得未来?31日在港举行的2024财新夏季峰会上,海内外业界人士围绕香港的新使命新担当展开研讨。

  “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是香港得天独厚的优势。”香港特区政府署理财政司司长黄伟纶在会上发言说,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优势是在发展中创造的,同样也要在发展中去巩固提升,香港要在当前经济稳中向好的形势下主动出击,在不同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发展新的竞争优势,全力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联通角色升级更新

  “如果你想进入新兴市场投资,就必须亲身来到新兴市场。”著名新兴市场投资人马克·墨比尔斯说,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于1987年就跟随当时所在机构来港经营,并率先通过香港投资内地。

  墨比尔斯以自身经历说明香港数十年前在内地改革开放大潮中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起步优势。他指出,香港将持续联通内外,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会大大拓展香港的活动空间。

  多名与会人士均持有相同观点:当前,从“超级联系人”到“超级增值人”,香港在服务国家的同时,自身也会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李律仁指出,国家当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香港可利用其国际化优势帮助国家降低国际交易成本,提升发展效率。

  浙商研究院执行院长杨轶清表示,在“一国两制”优势下,香港在面向世界发展的同时,还能通过大湾区的平台辐射带动内地更广大地区协同发展。

  金融底色擦亮焕新

  当前地缘政治风险叠加金融市场波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将何去何从?回溯历史、立足现实,多名与会人士指出:香港在金融领域传统优势依旧、新兴动能加速“上新”。

  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表示,国家加强上市公司监管、有效管控金融风险,会为香港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带来机遇。

  李律仁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未来会成为香港新的增长点,更多国际投资者会认可人民币的国际金融工具地位,从投机性持有变为因实际需要而持有,运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进行大宗买卖、资产管理等国际交易。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说,该机构近年来聚焦三个“建设”以配合国家和香港的发展需要:建设以“科技为本”的金融基建、建设绿色金融生态圈、建设香港更好作为内地与全球金融市场的连接点。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也介绍了港交所近年来推进多元化发展的种种措施。她说,港交所始终致力于寻找全球投资者最喜欢的投资题材,更好达成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

  发展动能培育创新

  聚焦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遇,与会人士纷纷指出,香港应该通过科技创新在金融、科技、文体等诸多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发展新产业新模式。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首席数码总监、内地业务首席执行官黎少斌分析,香港在推动高新科技产业化落地的同时,可通过款多量少的“智能微工厂”模式发展新型工业化,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并和内地城市形成差异化发展。

  新质生产力对于国际金融中心的赋能得到特别关注。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特区政府持开放兼容的态度,鼓励金融业界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并致力于建立健康可持续的市场环境,维护整体金融安全。

  还有与会人士强调香港独特的人文环境具有巨大的产业化潜质。斐乐大中华区总裁姚伟雄通过该企业在港发展的历程说明,在国际化特色加持下,香港加码发展文化、体育等产业有望培育出更多全球化品牌。

  “当前世界格局下,香港对于海内外科研人才更具吸引力,拥有创科发展的良好机遇。”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说,香港高校有责任携手特区政府和业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转化。

(责编:崔译戈、张悦)